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yb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yb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yb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gdybb.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青山绿水惠泽三湘——新中国成立75周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_民生保障_欧宝娱乐_欧宝娱乐在线平台_欧宝娱乐平台app下载
民生保障当前位置: 首页 > 欧宝娱乐在线平台 > 民生保障

青山绿水惠泽三湘——新中国成立75周年湖南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时间:2024-12-01 来源:民生保障

  9月潇湘,秋光爽朗,百草结籽,山林湖泊依旧绿得饱满。大自然化身顶级艺术家,在浅碧青苍中演绎万物生灵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湖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重塑。从过度依赖到科学探索,进入新时代后,湖湘儿女终用绿满山川孕育出无数奇迹。

  洪水一退,湿地就以惊人速度恢复生态。芦苇、苔草噌噌窜高,吃草的麋鹿和田鼠纷纷回归,食肉的鹰隼也有了更充足的食物,水体下水生生物悠闲度日,却不知自己或将成为越冬候鸟的储备食粮……

  “洞庭湖是我省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典型地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群说,75年探索,推动湖南人逐渐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新认识。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省以农业生产为主,“靠山吃山、有水快流”的低质量发展,让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全省各地共同面临的问题。最严重时,省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不足30%,湘江被列入全国重金属污染重灾区,形成了三十六湾、水口山、清水塘、竹埠港、锡矿山等重点污染区,许多矿山沦为濯濯童山,洞庭湖生态环境同样不容乐观。

  痛定思痛,全省上下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20世纪末,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树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四次赴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锚定新坐标、明确新定位、赋予新使命——

  我省96%以上国土面积属于长江流域,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筑牢长江经济带生态屏障摆上压倒性位置。

  湘江保护和治理被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改治理向纵深推进,江河湖库系统联治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出发,逐步深化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到2023年,我省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8.6%,中部六省第一;5大重点工矿区全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重化工企业退出后,新兴产业链持续强链、补链、延链,逐“绿”转型。

  边治理,边修复。“在‘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上,推进系统修复,我们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剑波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约10亿人次参与义务植树,用聚沙成塔的合力、愚公移山的毅力,为荒地披锦绣。

  “世界锑都”锡矿山创造了一个多世纪的矿业辉煌,也遗留下7500余万吨重金属废渣,成为湘江流域治理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之一。修复满目疮痍,我省十年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终令荒山返青山。

  绘绿持之以恒,过去40年,湖南绿色版图以平均每年增长超过0.5个百分点的速度逐步扩大,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实现从“一张床”到“一间房”的大跨越,筑牢了南方丘陵山地生态安全屏障。

  如今,一条条流动生态风景线,重现“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美景;辽阔四野树成荫木成林,全省森林覆盖率53.1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6.87%。当绿满三湘的图景逐年铺展,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转变。

  这里的高山峡谷间古树参天,亭亭如盖。“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认为,脱贫摘帽后,村寨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推进大美生态深度延展,实现长远发展,“去年,实现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

  2023年11月,十八洞村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养山便是藏富”的观念愈发深入人心。

  鸾山镇位于攸县东部山区,是该县林业资源丰富地区之一,还有着同样丰富的煤炭资源。十几年前,当地煤矿逾百家。大规模砍树挖煤,给当地村民带来丰厚收入,但也埋下了生态破坏隐患。

  2013年起,攸县封山育林,再造秀美山川。现在,全县森林总蓄积量达到753.6万立方米,十年净增426.05万立方米。林子密了,风光好了,游客就来了。

  “今年夏天,客房几乎每天都爆满。”鸾山镇桃源村民宿老板涂新民说起来手舞足蹈。他在村里开了一家民宿,游客不但可以享受安静舒适的环境,还可以在周边体验采摘水果、漂流溯溪等活动。“事实上,我们老百姓把山养好了,一样可以‘靠山吃山’。”涂新民说。

  当“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渠道日益宽广,“靠山吃山”的吃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除了生态旅游,油茶、竹子、花卉和靖州茯苓、新化黄精、通道“黑老虎”、慈利杜仲等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让林业资源变成居民致富菜篮子、肉盘子、药园子,生态惠民扎扎实实落地了。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常德市临澧县久丰村靠发展林业经济“吃了个饱”。村里500多户村民以荒山入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出7200亩油茶基地,亩均增收5000元。

  在“中国红花檵木之乡”浏阳市,培育5年的红花檵木球,每棵单价500元。镇头镇干口村栽培红花檵木4600余亩,每年为全村创造产值8000多万元。

  大通湖的秀湖植物园里,一年四季都有工人忙着采摘苦草。“这种水草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全国各地的采购量一年达10万余吨。”大通湖区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过去,大通湖因为水产养殖投肥,水质破坏严重。开展综合治理后,全部实施退养,其中3000亩种上水草。大通湖不仅摘掉了劣V类水质的“黑帽子”,还依靠新种植的水草做好绿色发展文章,生态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双丰收”。

  今年5月底,怀化市林地ECO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首发仪式在通道侗族自治县举行,4名林农用林业碳汇权证现场与公司进行碳券交易,4张碳券卖了10.48万元,碳减排量为1379吨二氧化碳当量。

  这是我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味着山川将变成“绿色提款机”,林农为大地绘绿后,靠卖空气也能挣到“真金白银”。

  在湖南各地,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推动城镇和乡村居民更坚定走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