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24绿色转型与高水平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以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从电力转型、工业转型、市场机制、资金机制等不同角度探讨我国在绿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展望未来转型路径、机遇和挑战。来自政府部门、驻华使馆、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及金融机构的12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正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我国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发布了“1+N”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在积极地推进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编制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今年我国又重新再启动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将激励社会各界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绿色低碳行动中来。同时,我国热情参加全球气候治理,提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中国方案,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南南合作备忘录,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500余名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在国家“双碳”战略的推动下,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中国新的出口增长点,不仅丰富了全球的供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表示,绿色转型与高水平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8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十五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绿色低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施工图,对于全方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政策引导,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儿童投资基金会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表示,随全国碳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水泥、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即将进入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随着电力市场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机制逐渐完备,新能源加快融入电力市场。2023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超过6800亿千瓦时,占新能源发电总量的近50%。这些经济与市场手段在我国能源低碳转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也将为市场提供更强动力。为推动我们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尽早实现双碳目标和2035美丽中国目标,他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碳排放总量控制,通过相关的政策配套和机制配套,为绿色低碳转型释放更强的信号;二是强化碳定价的作用,逐步建立配额拍卖机制,强化市场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引导和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技术的应用;三是加强气候金融和转型金融对市场的带动作用,通过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性机制促进新兴绿色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同时助力传统高碳产业的绿色转型。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Manish Bapna)强调,政府制定的政策可以为绿色能源提供激励以及可靠的市场预期,并通过碳市场对传统能源的碳排放进行定价,帮助降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能、绿氢、绿色钢铁和绿色水泥等技术开发初期的绿色溢价。以美国加州为例,NRDC积极支持加州低碳新技术的市场发展,包括:扩大海上风电市场;发展区域电力市场,与其他西部各州进行电力交易,提高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消纳水平,即便在热浪来袭时也能满足用电高峰需求;扩大工业用热电气化、储热和绿氢的使用,使其与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消纳和更灵活的电网相匹配。他认为,中国、加州、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制定上可以互相学习,共同应对气候挑战,提升气候韧性,并加速碳中和的进程。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国内外绿色发展实践,以及碳市场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经验。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表示,能源减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第一个任务,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90%。到2060年要实现净零排放,我国所需要的关键技术还有2/3目前尚未成熟。科学技术创新及碳市场建立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和发展的关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表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产业有重大影响,建立国家碳定价体系可以激励企业和消费的人减少碳排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发展,并为我国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壁垒等问题提供有效手段,是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抓手。
欧盟驻华代表团气候行动与环境事务一等参赞、绿色转型处主任骆浩君(Laurent Bardon)介绍了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TS)的历史和最新进展,该交易体系涵盖 30 个国家/地区,适用于 8500 个固定排放源和 400 家航空公司。他指出,欧盟ETS体系已经覆盖了 1/3 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计划到 2030 年将覆盖率扩大到 2/3,并通过新的 ETS 2(在ETS的基础上纳入建筑、道路运输和小工业等其他部门)将碳市场覆盖率扩大到 75%。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指出,绿色转型经济的发展,是从规模不经济走向规模经济的过程。我国光伏、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地增长,是通过规模经济与市场之间的竞争不断降低绿色溢价的有力体现,规模越大、单位成本越低、经济性越好。然而,绿色转型要解决两个外部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化石能源使用的负外部性,一个是绿色技术的正外部性,二者靠市场机制无法自发调整,都需要政策干预来纠正。
在圆桌讨论环节,参加会议的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市场机制助力电力转型、市场机制推动工业转型、资金机制驱动行业及地方转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组织当地金融机构集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反洗钱宣传在行动”主题宣传月活动